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 課程講義 ] 第8講〈虢國夫人游春圖〉的性別意識

                               【第八講主題】
〈虢國夫人游春圖〉的性別意識

w   學習重點:
從〈虢國夫人游春圖〉理解唐代社會的性別意識。
w   說明:
虢國夫人游春圖背後所反映出的性別意識,代表著唐帝國國勢強盛的側寫,也包含接納多元、開放的社會文化型態,同時引起女性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風潮。
w   欣賞分析:
比較同時期的描繪女性的〈簪花仕女圖〉、〈搗練圖〉,探討其中的異同。
w   問題討論:
1.唐代女性何以熱衷短衣、窄褲,並喜愛穿著男性服飾?
2.唐代社會的性別意識,相較於其他時代,是否較為多元開放?
3.性別意識的多元接納,與武則天成為武周皇帝是否互為表裡?
w   參考資料:
榮新江,〈女扮男裝——唐代前期婦女的性別意識〉,收入鄧小南主編《唐宋婦女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8,頁723-750。








11 則留言:

  1. 在唐代這個擁有胡族血統的統治者,不若中原人民從小開始就被儒家觀念根深柢固的限制著,甚麼女子無才便是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等等,種種對女性的限制與歧視。在胡族這種比較原始的百姓,有些甚至是尊崇母性社會,即便不是,對女性也是比較自由與開放的,騎馬涉獵、拋頭露面都是被允許的。
    而針對問題1的問題,我想那不僅僅是方便,也有著女性地位抬升的意味,因為那就表示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出門,女性地位是比前幾代開放的,雖然在唐之後的宋甚至是明,極度看重女性的名聲,甚至還以貞節牌坊為榮,但我想那不過是一種無意義的壓制女性的行為。

    回覆刪除
  2. 唐代或許因為有胡族文化的融入而顯得多元並蓄且開放,女性地位也較晚近朝代來的高,但是為什麼胡族文化中,對女性是較不壓制?會因為是女性具有哺育下一代的生產功能嗎?但是在胡族文化中,不是有哥哥或父親死後,由弟弟或兒子繼承其妻子的傳統?這樣不也是將女性當作一種私有財產繼承或給予嗎?
    第三組 郁婷

    回覆刪除
  3. 從前認為儒家思想對於中國文化太重要了.太偉大了,但幾次課程下來發覺原來這也造成往後中國發展的一種箝制與窠臼,因此特別佩服那時代女性所表現的不同及另類!像是虯髯客傳中紅拂女對自己人生的追求 現代女性雖然更加享有獨立的自由,卻也越難為了吧!

    回覆刪除
  4. 恩我覺得唐代在胡漢融合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下,女性卻實有比較開放的自由與空間,可以射箭打馬球等等(唐宮美人天下的武媚娘就是一例),但是如果第三個猜測是有可能性的話,為何虢國夫人要著男裝才能展現其英姿煞爽?為何聖女貞德帶兵出戰著男裝;花木蘭帶父打仗也得以男兒身分?是否她們淺意識、傳統刻板印象裡,依然認為要將自身某部分同化為男人,才能得到同等的尊重與尊榮呢?雖然那也是時代下的悲哀,但是我覺得當時所謂的女性開放主義,在觀念淺意識上是沒有太大成長與進步的!
    第三組 曉橋

    回覆刪除
  5. 補充老師要我上課查詢的資料
    唐玄宗分三種年號
    先天1年
    開元29年
    天寶15年
    先天從8月到隔年11月,賜太平公主死後改年號開元
    開元改天保有兩種說法
    一是說唐玄宗夢見老子,並叫他去某個地方取回老子的雕像
    二是夢見玄元皇帝天降靈符(資治通鑑中有述)
    取天賜寶物取天寶改元
    天寶三年
    玄宗下詔改年為載
    因玄宗查閱古籍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故效法唐虞的用法,改年為載

    回覆刪除
  6. 還有這堂課談到好多髮式、眉毛樣式、妝容、服裝等等,好像流行文化這回事在唐代都是由上而下,虢國夫人根本是時尚界的焦點、唐玄宗的就是時尚範本,太平公主、武則天喜歡男扮女裝,在上位者好像影響社會風氣蠻大的。

    我很好奇,到底唐代前期的女性扮男裝都從事哪些活動呢?還有她們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扮男裝會有場合必要性和非必要的分別,像是動態的活動,例如騎馬或打馬球,女扮男裝可能僅僅為了活動方便(可能很難說這樣是性別意識的開放);但是有沒有女性在一些非必要的情境中(我亂舉例啦ex.宴飲),從事比較靜態的活動,仍然熱衷穿著男性服飾?這只會發生在政治有關活動中嗎?還是有別的可能呢? (女扮男裝只是一種時尚流行嗎?) (好像思緒有些亂糟糟> <)

    第二組的又之

    回覆刪除
  7. 小時候看電視,都以為古人都是非常的保守,女性要守三從四德且身分卑微,在唐代完全改觀了,原來不是所有的古人都這樣!我發現其實唐代真的影響後世非常的深遠,例如服裝或化妝的方式,好比韓國的服裝,日本的妝容,覺得很有趣呢!:)

    第三組-高淑觀

    回覆刪除
  8. 由《虢國夫人游春圖》談論的性別平等
    by洪嘉翎

    《虢國夫人游春圖》所描繪的是752年(天寶十一年),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遊。畫面中行進中的行列,人馬疏密有度,全畫共九人騎馬,在構圖處理上,前邊有單行的三騎,第一騎著男裝,乘淺黃色駿馬,戴烏紗冠,著蝦青色窄袖圓領衫,袖口飾描金的鸞鳳團花。第二騎是個乘菊花青馬的少女,頭梳兩個長長的發髻,身著胭脂紅窄袖衫,下襯紅白花錦裙。第三騎在少女的左后方,著男裝,乘黑色駿馬,淺白色的圓領窄袖衫,與黑馬形成鮮明的對比,中間有并列的兩騎,為出游行列的兩個中心人物,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并轡而行,騎乘兩匹淺黃雄健駿馬。前三騎與後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中間並行二騎為秦國夫人與虢國夫人。

    從本圖中不難觀察到相當特殊的現象,有的仕女們竟然穿著男裝。按照傳統禮教,男女不通衣裳,但唐代不受這種桎梏。服飾的最初功能是遮羞避寒,後來被賦予了人類的情感,唐代女性服飾也折射著當時女性的審美觀和自我意識。在中國歷代服飾中,唐代服飾尤其是女性服飾獨具特色,可說唐代是中國文化登峰造極的時候,制度具備,文化璨然。

    所謂女著男裝,有的只著男子主服,有的則全身效仿男子裝束。高宗時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可見當時女著男裝還是鮮見之事。但是到玄宗時女著男裝就十分普遍了,史書中記載開元天寶年間「婦女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也」。甚至連妓女也穿起男裝「邀游攜艷妓,裝束似男兒」。這些資料為我們勾勒出唐代女性著男裝于秀美俏麗之中,又別具一種英俊瀟灑風度的形象。還有隨胡人而來的胡服和胡帽,「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人家又相仿效,原本全身障蔽的女性形象在唐朝已經逐漸將面部露于外 。

    服飾是物質賦予心靈或精神的內容,是自我意識所創造的一種最為直接的感性表達方式。唐代女性服飾不僅充分表現了女性自我審美觀的變化,也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最直接體現。唐代女性的服飾經歷了從保守到袒露,從單一色調到多姿多彩,從女裝到男裝、胡服,面部裝飾從黑白到五顏六色的演變過程,這些變化體現了女性對自身形體美的個性鮮明的追求。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中,廣大女性一直是社會上受禮教壓迫最重的群體,女性獨具的形體美在大部分時間里被厚重、肥大的深衣,袍服、面衣從頭至腳地束裹遮掩起來。但在唐代,女性審美創造意識得到了空前釋放,顯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以露為美、剛柔相濟的嶄新局面。而偽男裝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對男權挑戰的表現,其表明女人第一次在服飾上與男人實現了平等。《虢國夫人游春圖》中不辨雌雄的「俊俏黃門引馬」不難看出,幾個世紀以來用以區分男女性別地位的服飾界線第一次模糊了,也顯現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長安的東西市中常可見女性身影,她們經商開店、作小販、做縫紉、當壚賣酒,接觸公眾的機會也有增加,可以素面朝天,和男人一樣騎馬出行;可以夫死再嫁並不為恥,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捍衛自身的利益 。

    反觀現在的社會,還留有許多性別歧視,或者我甚至認為所謂〈性別工作平等法〉等等這些法條的存在,就是一個表彰這個社會存在性別歧視,所以我們才要用法律強行去抑制它、規範它。或許目前社會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比起以往傳統中國社會(尤其是宋朝理學興起以降)以及西方中古世紀對女巫實行殘忍的火刑,已經算是進步。但是其實我們的男女平等也僅是流於形式上的平等。台灣的婦女運動從1990年代開始,第一波是1994年父權優先條款違憲的第365號解釋(民法第1089條:父母對於位成年子女權利之行使意思不一致時,由父行使),原則上是採取「男女權利不得明定有不同,除非基於生理差異或音生理差異而生之社會功能角色之不同」這樣的形式平等標準,但是這樣性別不平等就被消除了嗎?就像以前兒女一律從父姓,現在沒有這樣的規定後,社會習慣有逐漸從母姓嗎?如果男女應該得到相同的評價,究竟是「誰與誰相同」?「誰」才是判斷的基準?〈性別工作平等法〉認定男性和女性在工作與財產權上並不存在差異,但是究竟是要享有什麼樣的評價?是「相同工作應予相同報酬」(同工同酬)還是「相同價值的工作應予相同報酬」(同值同酬)?我們在一個父權主義的社會系統下談論平等,便不是真平等,「相同待遇」這樣的設置更無法實質上提供平等,真正的關鍵乃在於如何去消弭男性在市場與家庭中的優勢地位。

    回覆刪除
  9. 唐朝是一個多元文化、胡漢融合的時代
    比起在漢族被壓抑的女性
    胡人中的女性可是自由、自主多了
    雖然如此
    但我認為多數的女性還是羨慕又或渴望男性的社會地位
    人們男尊女卑的意識依然存在著
    所以女性才會在穿著、活動上,無形中的都在學習男性
    為了獲得更多的尊重或是權力
    但比起其他女性更為壓抑的朝代
    我認為這代表著已經有女性開始醒覺了

    第八組 吳宜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惜這樣的覺醒在宋代被大幅壓制
      唐朝有多開放宋代就有多封閉
      要求女性的貞節
      婚前守貞夫死守節
      諷刺的是男性以風流為傲
      富貴人家三妻四妾
      卻以高標準要求女性
      及至近代女性主義才又抬頭
      今日除了刻板印象之外
      男女幾乎平等
      身為女性
      有時候覺得女生享受的福利還比男生多呢!

      刪除
  10. 一幅〈虢國夫人游春圖〉中,我們驚訝地發現唐代女性意識的抬頭
    當然女性的髮式、打扮都仍十分講究,但穿短衣、窄褲著男服等我們以為不可能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裝扮,
    在唐代竟屢見不顯,這在傳統中國文化中絕不可能出現,
    不只是在女性意識方面,中國文化中有太多的約束,
    例如貫徹了中國文化的儒家,在中國歷史中卻也成了一大枷鎖,
    相較於西方文化保守許多的我們,故步自封、排斥外族的現象不斷重演,
    今日我們回過頭來,感到幸虧有當時的胡漢融合,造就了唐代多元開放的文化之際,
    也提醒著我們以更開放的胸襟接受多元文化。
    第二組 黃意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