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 課程講義 ] 第10講【課程概要】

第10講  課程概要

竹林七賢的圖象與形象
魏晉: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
唐:孫位〈七賢圖卷〉
吳會〈竹林七賢圖〉
陳洪綬〈竹林七賢圖〉

竹林七賢:放蕩與高雅之間
清談與玄學
士人生活的樣貌
服藥、飲酒、少鬚、熏香

褒衣博帶的服飾風格
儒生裝扮
寬袍、闊帶
輕衫衣褶、風骨神秀

隱逸思想的影響:歷代高士圖
出仕與隱逸的抉擇
以意境為主的題材
以竹林為主的題材


7 則留言:

  1. 世新大學 第五組 李威漢

    竹林七賢,是中國在以孔孟儒學為尊的歷史中,一個對於儒學的違反人性所發出的一個反抗聲音,在儒學不斷強調的長幼/服從/倫理/入世/服務精神中.竹林七賢不斷的用他們的行為來反抗.化妝.吸毒.不論世俗.逃避現實去做一些無謂的清談,其實跟現在的一些社會邊緣人一樣.指個是一種對於社會的厭煩,還有制度的反抗的一種象徵

    回覆刪除
  2. 大家好,我是第六組的瑞斌~~

    在昨天的課聽到竹林七賢會嗑藥真令人大開眼界,雖然講給中文系的朋友她們有點難接受XD
    除了鴉片戰爭之外,印象中歷史課本不常寫到嗑藥這件事。

    我想問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亂世很多,並不只有魏晉而已。
    而嗑藥是竹林七賢調適自己內心的其中一種方式,
    因此我想請問,在其他的亂世的人是否也會有這種利用嗑藥尋求心靈上的解脫呢?
    還是說嗑藥是魏晉特有的呢?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段與嗑藥密不可分的中國歷史
      by洪嘉翎

      古人吸不吸毒、嗑不嗑藥?答案是肯定的,不過嗑歸嗑,他們可並不認為那些是「毒」,他們吃的可是名貴的丹藥阿。

      「提煉之術」最初的目的在追求財富,以獲取更多的黃金;後來,道家興盛,主張靠體驗來感受內在身體和尋求超越生命的一面,並提出「無心」狀態,是達到體驗「道」的唯一途徑。道家的練棄養身方為「內丹派」與「外丹派」,內丹派著重運氣,也就是現在的打坐氣功、打太極、房中術等等;外丹派又被稱為是鹿鼎派,著重服食丹藥治病的功效,冶煉丹藥的過程,類似中醫陰陽調和之理,多次調理、炮製各種金屬及珍貴藥材,將其調製成適合服用的「還丹」。於是提煉之術從煉金術逐漸轉變成煉丹術,因為這一派的諸多道教徒相信,各種事物間存在著相互感應的作用,而金屬類較其他草木植物具有永久的性質,將其製成各種丹藥服用,便可像金屬般堅固不朽,進而達到生命永恆的目的。在煉丹的過程中,除了注意陰陽克制與調和的秘方外,亦注意丹爐形制和煉製過程。按照道教的說法,丹爐的各層與尺寸需符合天、地、人三才,以及宇宙生成運轉之理,信仰者若服食這種經過天地宇宙鍛鍊的精華丹藥,就可以長生不死。至今中醫裡很多「丸」、「散」、「丹」等部分,源自道家前輩的試煉成果。

      「能達到疾病的治癒及青春不老的目的」,漸漸丹藥被(口耳相傳)賦予了這樣的功用。(想想嫦娥奔月的故事也是嫦娥服食了丹藥而長生不死飛到月亮上)誰不想青春不老、長生不死呢?人人都想要有丹藥,但是煉丹需要許多昂貴的稀金屬,煉丹的技術又被道士所掌握著,一般的人民不太可能拿到丹藥,大多都是帝王才能取得丹藥。

      第一個皇帝服食丹藥,當然就是秦始皇了,他爲了長生不老,把江湖術士送上來的丹藥當飯吃。基本上那些丹藥的重金屬含量都是超標的,加之隨著年歲的增長,秦始皇發育到了老人的行列,是以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漢成帝,因為舞妓趙飛燕姊妹而歷史上有名,據說是死在趙合德懷裡的原因也是因為丹藥,趙合德給皇帝貢獻了一種丹藥(春藥)先用大甕貯水滿,把丹藥投在水中,水馬上沸騰,換水,再沸騰,過了十天,水不開了,就可以服用了。最後一次,劉驁酒喝多了,一口氣服了七顆,死在合德的懷裏。

      而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全民煉丹服藥的時代,個個都想壯陽,都想得道成仙。不過因為普通百姓需要在田野裏彎腰勞作,給大軍製造糧草,一般沒什麼空閒煉丹服藥,所以還是文人們在孜孜以求。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文章中說,魏晉風度與服藥關係很大。因為他們煉出的丹藥是有毒的,所以吃了後渾身發熱,需要吃冷食,洗冷水澡才能給自己降溫。而且不能穿厚衣服,衣服需要寬鬆,因為吃藥之後,皮膚瘙癢,很脆弱,如果衣服太緊太窄,會把皮膚磨破,至於鞋子,赤腳最好。此外他們還要光著腳丫子從家裏走出來「發散」,散步一詞就是這麼來的。路上遇到同樣出來散步的熟人,就一起找個陰涼地方(比如竹林)坐下來聊天。但政治鬥爭使他們對所謂熟人並不信任,害怕自己因為闡述政治觀點而被對方告發,只好答非所問地胡扯一些玄之又玄的話題。這時候,天色將晚,那些在田裏製造糧草的老農扛著鋤頭回家,經過竹林,看到了他們,覺得他們真是很有「風度」,魏晉名人雅士的風流倜儻的形象也是因為服食丹藥的後遺症。

      唐朝更是帝王之家遭受丹藥之毒最爲嚴重的朝代,因為李唐王朝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將道教的祖師老子(李聃,同姓李)尊爲皇室祖先,由此帶來的煉制丹藥活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使得浩浩大唐盛世竟相繼有六位皇帝死于丹藥之手,他們分別是初唐的唐太宗、中唐的憲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據《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藥突然死去的。

      宋徽宗更是迷信丹藥,常常自己煉丹,而且還有一段可怕的故事流傳著,據說宋朝有個叫王定觀的人,很有才學,政和末年,在朝中做官。一日,他忽然被召進宮內,宋徽宗説:「朕近來找到一位異人,能制丹砂,花了一年功夫,煉成一粒長生不老丹,色如紫金,你先吃下去,試試藥性如何。」可憐王定觀蒙在鼓裏,以為皇帝如此信任自己,是莫大的恩寵,於是歡天喜地,立即取藥吞下。不料才下咽,便覺得胸間煩燥之甚,頃刻間竟煙從口出,急扶歸,已不救,一命嗚呼。

      明朝皇帝據考證尊崇道教(如武當山就是明代皇家的道教建築群,其中真武大帝塑像就是按照朱棣本人塑造的),故明朝皇帝有煉丹藥的習慣,大都死于過量服用丹藥中毒而早逝。

      清朝雍正則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死于丹藥的皇帝。在雍正超乎尋常的努力當中,大清帝國逐漸走向鼎盛。然而,過度的操勞耗盡了雍正的體力,孤獨和壓抑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皇帝不得不求助于傳說中的仙藥。其實,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了相當的研究和興趣。當上皇帝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爲「紫陽真人」, 從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開始,雍正就經常吃道士煉制的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從他對田文鏡奏折的批語中,可以知道他感覺服後有效,還把丹藥作爲禮品賞賜給鄂爾泰、田文鏡等大臣。從清宮檔案看,雍正確實長期服食丹藥。但是丹藥,也就是仙丹,是道士們用鉛砂、硫磺、水銀等天然礦物做原料,用爐鼎燒煉而成。那麽,這些有毒成分在他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了他的暴亡。

      更別提清代晚期,英國輸入的鴉片,讓中國臣民各個沉浸在吞雲吐霧的快感中,健康、戰鬥力都降低。

      所謂中國歷史,不管盛世或亂世,背後都有一部與丹藥(嗑藥)密不可分、互相交纏的故事。

      刪除
    2. 感謝嘉翎同學~~
      太久沒開部落格了XD
      是說妳今天的報告超精彩的!!

      刪除
  3. "嗑藥"是現代的辭彙
    如同嘉翎所說:吃的可是名貴的丹藥阿~

    一般來說
    "服藥"應是傳統常見的語詞
    目的可能有長生,養壽,壯陽等
    總之
    歷朝史料告訴我們
    服用金屬成分或硫磺,雲母等"石藥"
    吃多了
    絕對要命~

    回覆刪除
  4. 我是第九組的蕭富瑄

    竹林七賢也讓我想到電影猜火車
    不過僅止於他們放蕩不羈的生活
    我想竹林七賢應該是沒有他們那麼瘋狂,做一些搶劫的事情
    猜火車的男主角真的太帥了
    多少有點模糊焦點,讓我覺得吸毒好像也不是那麼壞的事情

    我想吸毒這些事情不能完全怪罪給大時代下的壓力或壓迫
    在各種時代都有脫軌生活的人
    不過也有很多人活得好好的!

    回覆刪除
  5. 以前在歷史課本中讀到的都是因為身處亂世,所以雅士們只能隱逸竹林、空談玄學,
    但今天課堂中我看到另一層面的觀點,
    竹林七賢以放蕩不羈,不受禮教約束著名,其超凡風骨為人稱頌,
    然而同樣行為從現在社會觀點下看來,卻成為一群無所事事、嗑藥吸毒、躲避現實的社會邊緣人物,
    我們不會認為造成這些邊緣人物的主因是社會,我們卻一味責怪當時的亂世壓迫了竹林七賢
    我想時代環境是絕對會影響每個人的,
    但做了甚麼、想成為甚麼、用甚麼態度面對生活都絕對還是操之在己,
    人們說時事造英雄,我更相信英雄會為自己找到時機。
    第二組 黃意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