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 課程講義 ] 第12講 品茶圖與傳統士人的休閒

【第十二講主題】
                                   品茶圖與傳統士人的休閒


      學習重點:
       理解品茗方式與士人生活風尚的轉變


      說明:
       藉由各種品茶圖的畫作,理解傳統文人何以將飲茶行為,結合山川、樂水的
       活動,進而轉化為文人建立交際網絡的途徑。


       欣賞分析:
       比較歷代品茶圖所代表的各種茶文化,以及時代意涵


       問題討論:
       1. 傳統飲茶方式的改變,與歷代政治社會的變遷有何種關聯?
       2. 飲茶方式的轉變,對所使用的茶具、泉水有何種不同程度的變化?


      參考資料:
     吳智和,《明人飲茶生活文化》,宜蘭:明史研究小組,1996 年7 月

18 則留言:

  1. 第九組毓臻

    今天聽到大家的分享
    真的覺得大家真是滿腹經綸呢
    我很喜歡茶飲
    其實也一直對於茶道很好奇
    但今天聽到同學的分享我放棄了

    我喜歡喝自己泡的茶
    那種味道感覺比較存
    特別喜歡高山茶、鐵觀音

    回覆刪除
    回覆
    1. 飲茶
      到底是生理的解渴需求
      還是精神的情趣寄託
      或是文化的意涵象徵
      端看
      個人需求如何

      刪除
  2. 這是第一組的同學所提出的問題-
    奶茶文化的由來?
    by洪嘉翎

    現在便利商店中琳琅滿目的麥香奶茶、錫蘭奶茶;夜市中出現的印度拉茶攤位;街道兩旁上櫛次鱗比的飲料店,每一家的招牌都是珍珠奶茶。究竟這樣普遍的奶茶文化是怎麼形成的呢?

    奶茶發源於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 從漢朝開始,中原大地的農耕民族與北方地區的游牧民族交流頻繁,同時也衝突不斷。茶葉也隨着戰爭帶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中。那時,奶是游牧民族的主要飲料,茶也日益普及到中原大地。她們的共性在於都是飲料,而且都需要煮。於是混合飲用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奶和茶融合飲用,既能補充營養,又提神解渴,消食解膩,十分搭配,奶茶就如此誕生了。

    蒙古族嗜茶,且視茶爲「仙草靈丹」,過去一塊磚茶可以換一頭羊或一頭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饋贈朋友的風俗習慣。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諺語。他們的飲茶之道並不是局限品茶,而更注重實效,會在泡汁而飲的茶中加放牛奶、食鹽、薑皮之類的調味品。而新疆各少數民族酷愛喝奶茶並不是沒有原因,一來是因爲在牧區和高寒地區肉食較多,蔬菜很少,需要奶茶來幫助消化;二則是北方冬季寒冷,夏季幹熱,冬季大量飲奶茶可以迅速驅寒,夏季可以驅暑解渴;原因其三是因為放牧區人口稀少,各個居民點之間距離較遠,外出放牧或辦事,口渴時不容易找到飲料,離家前喝足奶茶,途中再吃些幹糧,可以較長時間耐渴耐餓。

    從兩晉南北朝以後,作爲飲料,茶文化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兩條飲茶路線。以漢民族爲主流的中華民族,制造出越來越多的茶葉品類,表現出以清飲(只有茶)爲主的飲茶文化。而游牧民族因爲日常飲食習慣是以肉食爲主,需要飲用調飲奶茶來保持身體健康,就形成了以調飲(茶中加糖,加奶等)爲主的喝茶方式,這樣奶和茶相提並論的文獻,後魏的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中有明確記載。並逐漸流傳到中東和西方世界,成爲西方茶文化的主要形式。

    那麼西方下午茶的奶茶文化是如何產生的呢?眾說紛紜,不過回推源頭是源自中國茶文化的盛行。
    1.第一種說法認爲,在魏晉南北朝之後因為佛教的傳入讓中國與印度有了交流,於是奶茶傳往相鄰的印度,當英國人來到印度時耳濡目染,便將此法西傳。
    2.第二說是17世紀初期,廣州官吏首創以加了牛奶的茶招待荷蘭使節,這種獨特的喝法鏇即被帶回荷蘭;1680年,約克公爵夫人又將時髦的荷蘭式飲茶,也就是在茶中加鮮奶、砂糖的方式引進英國,一時蔚爲風潮,尤其受到婦女們的喜愛。於是到了18世紀,奶茶已經成爲英國人飲茶方式的主流。
    3.第三種說法則是在蒙古西征的時候,傳入西方。

    不過最「偉大」的茶文化改良,便是在台灣所研發出的「珍珠奶茶」,不但廣受喜愛,更風行世界各地,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無論是游牧民族的飲茶習慣
      還是農業民族的飲茶習慣
      一開始
      都是生理上的需求
      之後
      飲茶逐漸轉化為一種象徵的意涵
      透過儀式或器具的精緻化
      逐漸成為文化象徵
      當然
      上層階層與一般階層對於飲茶的認知
      仍有所不同
      傳統社會的茶樓
      就代表著一般民眾對喝茶的需求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4. 我是第五組的葉佳韋

    課堂上聽了同學的分享都非常有趣
    我這個暑假去日本玩時也有體驗茶道

    不過感覺體驗到的是很商業化的觀光客行程XD
    就發給你甜點及茶也沒有教你如何品嚐
    我們就只好自己乖乖跪著把茶跟甜點食用完畢

    不過甜點真的是非常的甜而且茶也像是直接吃茶葉一樣極苦
    雖然不是很正統不過也蠻有趣的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yn.xinhuanet.com/topic/2009-05/15/content_16535028.htm

    然後這個網站有提到關於我上台報告的紫芽茶一些東西及保健功能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回覆刪除
  5. 第一組 胡文俐
    我有一位家中種茶的同學,他自己平時在50嵐打工(被家裡人視為叛徒XDD),他試過用所謂的烘焙發酵茶泡奶茶,卻發現等級好一點的茶葉根本無法快速加冰塊冷卻後,和糖精、奶精融合,所以泡出來的奶茶超級難喝;反之,一般泡沫紅茶店的茶若為純熱飲,根本澀的無法入口,但原因為何他也不知道就是了。看來好茶無法快速享受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1.真是有趣的經驗分享

      2.家中種茶 --> 自己平去50嵐打工 --> 被家裡人視為叛徒 --> 為了實驗??
      (有趣的論述!!)

      刪除
  6. 第五組 陳彥安

    之前修過一門茶葉相關的課
    期末報告做了兩個報告
    一個是發現罐裝飲料之所以興起是從開喜烏龍茶開始
    以前大家不太能接受冷的茶
    而且覺得沒有泡茶的動作很不對
    可是後來似乎被廣告洗腦 然後漸漸的就變成現在這樣
    幾乎所有飲料都是茶
    但我覺得這比較像是商業上的奇蹟

    另一個報告去找了一些養壺的資料
    發現那些養壺人簡直把茶壺當小孩養
    不過我有親自接觸過那些據說養的不錯的茶壺
    還真的有一股魅力在
    光是色澤跟質地看起來就很棒
    看來是真的有差

    回覆刪除
  7.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8. 感謝同學回答奶茶問題極為詳盡
    那我回答我問的另一個問題 茶的發源

    陸羽《茶經》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不過,秦漢以前的茶,主要作為藥用。其實神農氏時的茶就只是煮草藥或葉子,與現今的茶葉技術相差頗遠。

    又有資料如下:
    =================
    西晉時雖然開始有飲茶者,但大多士人還不慣飲茶,以致把飲茶當作「水厄」。而北朝的士人,則視茶為「酪奴」 (按:意即乳酪的奴隸,語出北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恥不相食。
    陸羽的《茶經》說:「茶興於唐,盛於宋」。宋元之際的方回說:「茶之興味,自唐陸羽始。今天下無貴賤,不可一晌不啜茶,……而士大夫尤嗜其品之高者」。正是因為如此,陸羽被尊崇為「茶神」、「茶聖」、「茶仙」。
    ================
    至宋代,有不少茶的字眼出現在文章中,茶變的非僅僅是用來解渴而是一種生活情趣,追求淡泊,悠雅的韻味。
    所以,至今日的高溫烘培,發酵,或各種香料即手法茶的演變是漸進的,很難講說現今的技術是奠基在哪一朝代,而世界各國也不少有自己的茶文化,有人說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我倒覺得亦未可知,畢竟不管什麼茶,想法都是將葉子或草要經過手法烹煮,又怎麼確定之前都沒有相關技術呢?只能說各有特色,難以說是誰先發明的。

    b99901088 山仕明 第1組
    第6篇

    回覆刪除
  9. 印象中~
    喝茶的都是阿公或阿嬤耶^^
    怎麼原來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樂趣啊!

    可惜台灣的品茗文化不及日本他們這麼細心維護傳統的茶道文化,
    市坊上充斥的搖飲吧看似推廣了飲茶的文化,但卻也無情的摧殘品茗的傳統。

    建議未來有意要從事販售飲品的同學,
    日後可以結合搖飲與品茗,開設茶館,加以延續品茗的香火,推廣中華文化。
    呵呵呵

    (林鑫)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會啦
      臺灣的茶葉品種與種植
      在亞洲地區算是品質精良的
      可以多多喝茶
      抗癌又健康~

      刪除
  10. 品茗真的是一門很有文化的學問
    一直記得小學的時候學校有泡茶的體驗活動
    當時真的被泡茶的繁瑣嚇到!!
    茶葉的多寡,配合的水量
    好喝的茶還必須醒茶
    第一泡必須倒掉.....

    認真覺得,到現在我大學了
    我還是沒有那個耐心或心神去完成整套泡茶的藝術
    很佩服當時的文人雅士,還有現在的許多品茗愛好者
    可以完成這些繁瑣過程!!
    必定是在這些過程中,順便砥礪了心志(?)

    回覆刪除
  1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2. 第九組 蔡昆霖
    中國人很重視輩分的問題,每次一大群人一起喝茶,我總是最後一個拿到茶
    一個小小的茶壺就是倒那幾個杯子,輪到我的時候我已經不太想要喝茶了,
    喝茶真的要很有耐心的等待。

    回覆刪除